作者:博瑞智家庭教育 时间:2014-03-19 10:00 点击: 次
“唠叨”恐怕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弱点,也惹得天下子女的一致厌烦。但有趣的是,这些子女年长之后,照样“唠叨”不误。 看来,唠叨不是那可以打翻在地,永世不得翻身”的东西。
那种带着暖烘烘的亲情的“唠叨”,应该说是传递着父母的爱;带着沉甸甸的期望的“唠叨”,应该说本质上是父母的一种谆谆教导。但是为什么它总是惹得孩子们十分厌烦?
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要比一代强,这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。尤其是现在处在“晚辈文化”时期(即晚辈掌握的文化代表了主要的时代特征),如果当父母的不能坚持“终身学习”,不善于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,非要顽固地“唠叨”那些陈旧的经验,自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感。
那么看到了孩子的“问题”,难道家长就不能说几句吗?
许多家长以为教育孩子就是说教,这不是偶然的。因为中国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就十分迷信说教,几千年来人们往往以为灌输知识就是教育。教师在课堂上满足于口干舌燥;父母在家庭中得意于唠唠叨叨,这些可笑的做法和心态无不是迷信说教的结果。
在家庭教育中,有的家长只是一厢情愿地讲些大道理,嘴皮子都磨破了,孩子也频频点头诚恳地说懂了,可是一做还是错。家长莫明奇妙,心里想,道理也不复杂,说得又这麽清楚,怎么还不明白?
其实,孩子当时说他懂了,也是真话,只不过他只是懂了词语的表面意思,和词语内在的深刻含义,往往相差甚远。这也难怪孩子,因为他年龄小,缺少生活阅历,很难亲自得到更多的体验,用他那浅薄幼稚的个人体验去理解成人的抽象概念,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。
有一个四岁的孩子,曾经认真地去问他的父亲:“爸爸,为什么大人们老说要用‘箭’去射‘祖国’?”。原来在他很少的个人体验中,他只熟悉具体的“箭”和“射”,而对于抽象的“建设”尚缺少真正的体验。
没有真正的体验,肯定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,更不要说形成坚定的信念了,这一点当前尤其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。三国时代,刘备有一个“扶不起来的天子”阿斗,当大臣们向他反映“现在老百姓非常困难,已经没有饭吃了”的时候,这位天子竟然出了个高招:“快去告诉老百姓:没有饭吃,可以吃肉嘛!”。这种糊涂皇帝产生这种糊涂观念其实是必然的,因为在他的生活体验中根本没有“断顿挨饿”,只有“大鱼大肉”。